首頁 > 宏觀 > 正文

天天觀熱點:凡事要懂得適可而止

2022-08-06 20:01:48來源:瀟湘晨報

□吳展團明代洪武時期,官府在景德鎮(zhèn)開設(shè)“御器廠”,亦名“御窯廠”,專門為皇宮制造御瓷。當(dāng)時的浮梁縣令為了討好皇帝,指令瓷工半年內(nèi)制出

□吳展團

明代洪武時期,官府在景德鎮(zhèn)開設(shè)“御器廠”,亦名“御窯廠”,專門為皇宮制造御瓷。


(資料圖)

當(dāng)時的浮梁縣令為了討好皇帝,指令瓷工半年內(nèi)制出一種“九龍杯”。經(jīng)過三個多月幾十次的反復(fù)試驗,終于獲得成功??h太爺喜笑顏開,親自快馬加鞭將九龍杯送至京城。

朱元璋看著九龍杯,愛不釋手,連聲夸贊瓷工制瓷技藝高超,贊嘆景德鎮(zhèn)不愧為瓷都之稱??h令由于進貢有功,得到賞識,不久便加官晉級,升遷為府臺。

得到九龍杯后,朱元璋便經(jīng)常用來盛酒宴請文武大臣。

一次,他有意獎賞幾位心腹大臣多喝一點酒,便特意為他們把御酒添得滿滿的,而對一些平時喜歡直言不諱進諫忠言的大臣則將酒篩得淺淺的。

結(jié)果事與愿違,那幾位被皇上有意照顧的大臣卻滴酒未喝到,酒水全部從九龍杯的底部漏光了,而其他大臣都高高興興地喝上了御酒。

朱元璋對此甚是不解,究其原因,方知此杯盛酒最為公道,盛酒時只能淺平,不可過滿,否則杯中之酒便會全部漏掉,一滴不剩。

為了謹記九龍杯的公道,朱元璋便把九龍杯命名為“公道杯”。

知足者水存,貪心者水盡。這則典故告訴人們:辦事必須講求公道,為人不可貪得無厭;更讓人生已過半的中年人明白了一個道理:凡事要懂得適可而止!

人生一世需要修身克己,才能遠離禍患,否則就會帶來災(zāi)難。

漢朝初建,劉邦論功行賞,可以封侯拜相,眾將領(lǐng)們不免心潮澎湃,唯獨張良不以為然。

張良被尊為“帝王師”,為劉邦的大業(yè)立下了赫赫功績。劉邦對他厚待有加,便問:“我讓你自擇齊地三萬戶,你可愿意?”

沒想到,張良卻一口拒絕了:“以三寸舌為帝王師,封萬戶,位列侯,此布衣之極,張良足矣。”

最后,張良選了個僅萬戶的留縣,受封為留侯。

歷史上,狡兔死,走狗烹的悲劇數(shù)不勝數(shù),漢初分封的異姓諸侯王就多落得凄涼下場。

張良之所以能功成身退,活得愜意瀟灑,就在于他擁有“適可而止”的智慧,不貪戀權(quán)力和財富。

所以,水滿則溢,月圓則虧。處世有度,適可而止,才能品嘗到生活的美味,收獲美好的人生。

聽過這樣一個故事,有一支隊伍去攀登珠穆朗瑪峰,在最初的1000米,大家都興致盎然,不甘落后。

第二個1000米,一小部分人因為體力不支,開始氣喘吁吁。

到了第三個1000米,有幾個人放棄了挑戰(zhàn)。

堅持到第六個1000米時,原來50個人只剩幾個人了。

這幾個人應(yīng)該是堅持到最后了,但就在7800米的時候,有一個人突然停了下來,其他人都覺得很惋惜,勸他咬咬牙,再堅持一下,就要到頂峰了。

他指著自己的心臟對其他人說:“不,我最清楚自己了,我不行了,你們上去吧。”

說完,他找了一個比較安全的山洞進去休息了。

因為他知道,這已經(jīng)是他的極限了,再上去,性命都不保,這是對自己的清醒認知,也是對生命的愛惜。

這是一個有自知之明的聰明人,懂得量力而行、學(xué)會適可而止。其實,有時候的半途而廢并不值得可惜,恰恰是最大的成功!

人到中年,最重要的是在欲望和知足之間,尋找到一個分寸感。

要追求,但不會過分功利;有野心,但能夠適可而止。

畢竟,人到中年,無論是精力、耐力還是創(chuàng)造力,都比不上年輕人了。如果野心太多,欲望太大,無疑會對自己的自信心造成一定影響。

這個階段,知足常樂的心態(tài)就很重要。

多少人終其一生都在追求更高的權(quán)力、更多的財富,然而有些上進心是不切實際的,有些努力是毫無意義的。

年輕的時候,可以奮不顧身地追求;可到了一定年紀時,要懂得所求有度。因為亂花漸欲迷人眼,欲望多一分,則煩惱也多一分。

所以人到中年,只有懂得適可而止,方能得自在、得圓滿。

關(guān)鍵詞: 適可而止 堅持一下 獲得成功 水滿則溢 美好的人生

責(zé)任編輯:hnmd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