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購物 > 正文

新動態(tài):聽說,越優(yōu)秀的人越不想上班?

2022-10-08 16:39:13來源:36kr

恭喜你,得了這么優(yōu)秀的病。

國慶的漫長假期終于結束了——如果要用一句話來表達對于未來的美好期待,我想應該是:

晚上八點半,你就開始開始腦補未來的畫面:

說到上班就頭大, 好不容易到公司,看誰誰不順眼;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任務堆過了額頭,明知道必須要做,實在不想碰;

經(jīng)常閃念,覺得自己一無是處,誰都比我強,但是還得干啊……

如果你真的這么想,你可能有點兒“職業(yè)倦怠”。不過別緊張,倦怠是21世紀的職場感冒,它就像大姨媽似的,不分男女——每隔一段時間就會來一次。

這病能有多普遍呢?

美國心理學會(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的數(shù)據(jù)是:53%的人認為工作讓他們極度疲累。

《中國“工作倦怠指數(shù)”調查報告》顯示,七成的中國職場人輕微倦怠,13%的人重度職業(yè)倦怠。

也就是說,明天你上班擠進那種能坐10個人的電梯,這里就有7個人覺得工作有點煩,1個覺得自己要死了。

如何破解這種月經(jīng)式的不想上班感——職業(yè)倦???

01 什么是職業(yè)倦怠?

1974年,美國臨床心理學家弗羅伊登貝格爾(Herbert J. Freudenberger)首次提出“職業(yè)倦怠” (burnout)的概念,用來指人面對過度工作時產(chǎn)生的身體情緒的極度疲勞。

弗羅伊登貝格爾青年時也是一個熱血滿滿的醫(yī)生啊,以拯救全人類為己任那種,誰知道自己有一天會這么疲倦,看著病人各種死活,內(nèi)心竟然毫無感覺。

一開始,他把這事憋在心里著誰都不說,慢慢發(fā)現(xiàn)除了自己,周圍很多醫(yī)生都是這樣。后來他發(fā)現(xiàn)不僅自己行業(yè),很多服務型的行業(yè)里都會這樣,比如教師、警察、護士——他們也會有一天,面對曾經(jīng)激動不已的工作,麻木不仁。

這是一種由工作引發(fā)的情感、精神與體能上的入不敷出感。你有能力做事,卻沒動力去做。

著名的《馬氏工作倦怠量表》,從三個維度表達這種倦?。?/p>

1. “心好累”。

這在專業(yè)上叫“情緒衰竭(emotionalexhaustion)”,感覺自己情緒和資源都被消耗完了:不想干活、不想擔事、什么都覺得沒意思;尤其對于要重新上班感到恐懼。

2. “不把自己當人”。

專業(yè)上叫“去人格化(depersonlization)”,對組織和同事都很不滿,對客戶、同事的痛苦非常冷淡——他們不把自己當人,當然也不把人當人,偶爾良知一閃還內(nèi)疚——但是忍一忍又重新木頭人了。《那年花開月正圓》里面有一個杜公公就是這樣,常年害人,自己也去人格化了。

3. “我不行”。

專業(yè)上叫“成就感低落(diminished personal accomplishment)”,對自己的工作評價低,覺得自己什么都不行,嚴重懷疑自己的價值。經(jīng)常說的是“我不行,我沒用”。

連起來說就是:心好累啊,不想干了,我不行,但是TMD還得干啊……

你說倦怠不倦?。?/p>

我在下面列出來了《馬氏工作倦怠量表》的癥狀描述和對應原因,你節(jié)哀順變,看看自己是不是有病。

馬氏工作倦怠量表,點擊可放大&保存

最近好多人都在說《三體》,我也來戲說一下。從生涯的角度,《三體》就是一本關于職業(yè)倦怠的小說:

地球人葉文潔是因為看到時代太亂,太不公平,覺得人類完全沒希望了——作為一個職業(yè)倦怠,“去人格化”的地球人,向宇宙發(fā)放信號希望拯救;

而負責監(jiān)控信號的那位三體老哥,則是一輩子在第一線監(jiān)聽外太空信號,工作毫無成就感,而且就要老死了,心累的很。接到信號以后,覺得地球實在美麗,反而發(fā)信號提醒:“不要回答,不要回答,不要回答”——這應該算“情緒衰竭”加“低成就感”吧——他也是一個職業(yè)倦怠的外星人啊。

《三體》的故事,就是源于2個有職業(yè)倦怠的人。

02 為什么會有“職業(yè)倦怠”呢?

從倦怠的英語名解釋更清晰——“Burn Out”,燃燒殆盡。

我們來做一個思想實驗:假設有兩根蠟燭,一高一矮,同時點燃后,直立放在桌面上,再用兩個同樣大小的杯子蓋住。你覺得誰先滅?

答案是:高的蠟燭先熄滅。

因為燃燒產(chǎn)生二氧化碳,熱氣體上升,占據(jù)了杯子的上半部空間,高蠟燭的火苗會先被二氧化碳籠罩,因此更快熄滅。

這其實是一個很清晰的隱喻:

蠟燭高度代表能力

火苗旺盛程度是工作狀態(tài)

空氣是動力

二氧化碳則是壓力

越優(yōu)秀的人越容易倦怠。

為什么?

因為好的蠟燭需要更大的空間,他們燒得最起勁,最快感受到二氧化碳。當?shù)退降?人覺得空氣十足的時候,他們已經(jīng)覺得窒息,最后停止燃燒了。

03 那該怎么辦呢?

可以嘗試從這么幾個角度入手——

?首先看看自己能做的事

1. 調整燃燒速度

你得意識到自己燒的太猛了,重新定義下工作的邊界,尤其是調整下完美主義。

完美主義是最重要的壓力源,完美主義最不完美的地方是——完美主義者設置了很多根本完成不了的任務,達不到以后又自我懷疑——是多種心理疾病的源頭。

調整一下工作進度、降低自己的完美主義,會很大程度降低自己的職業(yè)倦怠。

2. 降低二氧化碳,加入空氣

三種東西是嚴重的“二氧化碳”——

第一種,重復性的工作。

想象一下高速公路收費站柜臺姐姐的表情,—遇到這種情況,采用彈性工作時間,或者游戲化的方式,以前我們聊過,這里不再展開了;

第二種,缺乏人際回應。

比如說《三體》里那位一個人守邊疆的三體人。其實工作中有很多“布置了一個不知道為什么要干,不干又不行”的工作,這時你可能需要主動要求上級反饋,或者多主動的撩撥一下工作對象以及同事;

第三種,缺乏控制感。

什么叫缺控制感?

無間道里梁朝偉去做臥底,天天提心吊膽,只能在天橋上給上司黃si打電話: “見面?你想我死?。烤炀掷镉袃?nèi)鬼!……你問我去干什么?我去看心理醫(yī)生!我心理變態(tài)?。【瓦@樣,掛啦!”

你看,當工作要求高而且控制水平低,還缺乏時間和精力資源的時候,人最容易沒有控制感。

這個時候,你可以主動細分目標,聚焦自己可以控制的部分,放手不能控制的部分——工作實在控制不了,至少做一個可以自控的人。

3.換更大的杯子

主動在工作上要求和創(chuàng)造更大的空間。如果工作實在沒法讓你“吸氧”,轉戰(zhàn)興趣、愛好、家庭、健康或讀書都是很好的方式。

?還有2個心法不得不提及

1. 預防為主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倦怠也不是一天養(yǎng)成的。

避免掉入深度倦怠的最好方法,就是經(jīng)常給自己做點兒自查。如果你發(fā)現(xiàn)自己越來越多的把工作帶回家、睡一覺醒來還是覺得累、自制力下降(比如暴飲暴食),那么,你可能已經(jīng)輕微倦怠,要提高注意力了。

這個時候調整很容易,我列了一張自檢表,你一定要收藏起來沒事給自己和同事對照下:

倦怠自檢表,點擊可放大&保存

2. “倦”可以,“怠”不得

“倦”,是疲倦、厭倦,是心理感受;“怠”,則是怠工、懈怠,是外界行為。

很多人剛感覺到“倦”,就自己主動“怠”起來。這樣其實會更加疲勞,形成惡性循環(huán)。

電影里登山隊員太冷要凍死了,隊友就會給你抽大嘴巴子——不要睡不要睡!其實越是倦,越是要打醒精神去應對自己,不要怠起來。

首先是要用一種迎接職場大姨媽的心態(tài)正確面對, 不要像無知少女一樣:“我天,我怎么倦怠了???”

要用一種看盡世間事的老司機心態(tài): “矮油~您又來啦,來來來,坐坐坐”。

然后,快速用前面的癥狀圖找到倦怠點,試試看剛才介紹的三種防燃盡的招數(shù),盡快的調整狀態(tài)。

其實,每一次倦怠,就像跑步三公里的極限期一樣,保持節(jié)奏、深度呼吸、放松心情——只要熬過去,你會覺得自己又能跑一大截。

沒有人能不倦怠,但是高手能快速從倦怠里反彈。

職業(yè)倦怠,這種“精神 和體力的入不敷出感”,是快速和焦慮社會的流行病——和時代特征相關,大范圍流行,周期性出現(xiàn),無法幸免,也沒法根治。

但真正的高手都懂得和這個老朋友打交道——調節(jié)奏、緩壓力、增加動力、創(chuàng)造新空間。

有一種說法我很喜歡——職業(yè)就像游戲打怪通關,倦怠意味著你在這一關地圖都展開了,打到頭了,而新一關的鑰匙,就在某個你曾經(jīng)視而不見的熟悉地方。

工作即道場,記得要升級哦!

關鍵詞: 二氧化碳 覺得自己 完美主義

責任編輯:hnmd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