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購物 > 正文

安溪鐵觀音之殤 鄭州市場份額不及巔峰期三成

2022-08-25 08:23:54來源:河南商報

上世紀90年代起,勤奮、刻苦的安溪人挑著家鄉(xiāng)的鐵觀音到中原地區(qū)開拓市場,他們不光帶來了新式的飲茶方式,還成為豫閩兩地文化交流的橋梁。...

上世紀90年代起,勤奮、刻苦的安溪人挑著家鄉(xiāng)的鐵觀音到中原地區(qū)開拓市場,他們不光帶來了新式的飲茶方式,還成為豫閩兩地文化交流的“橋梁”。

毫不夸張地說,正是因安溪人的努力,鐵觀音才能在以綠茶和茉莉花茶為主的中原茶葉市場格局中謀得一席之地,并一度成為最耀眼的“明星”,高峰時期占據(jù)鄭州茶市七成以上的份額。

而后因多茶類競爭、板塊輪動等原因,鐵觀音不復當年輝煌,在中原市場份額也不及過去三成。隨著市場變化,不少茶商包括安溪茶商都轉向多品類茶葉經(jīng)營,而鐵觀音的“衰落”卻始終是安溪人不可言說之殤。

鄭州茶商三到四成來自安溪

要說誰是中原茶市20世紀90年代末至21世紀前10年的“引路人”,安溪茶商一定功不可沒。有業(yè)內人士分析,目前鄭州的茶商有三到四成來自安溪。

“八山一水一分田”,安溪境內地少山多,為了生計,不少安溪人背井離鄉(xiāng),挑著茶葉,闖蕩市場。安溪茶商詹方枝算是在中原市場上“第一個吃螃蟹的人”。1990年,普通話還不標準的詹方枝在鄭州各大百貨商場推銷鐵觀音的時候屢遭碰壁,不過他并沒有因此退縮。河南1億人口的龐大消費市場,鐵觀音卻不為人所知,一定有發(fā)展機遇,他決定留下來。詹方枝帶著茶葉茶具到處給人泡茶,兩年時間拉壞了3輛手拉車,市場也隨之慢慢打開。

1997年,詹方枝先后拉來一些賣鐵觀音的同鄉(xiāng)入駐航海路上的華中食品城,由此組成的茶葉區(qū)就是鄭州最早的茶葉市場雛形。

隨著時間的推移,鄭州茶葉批發(fā)市場、北茶城等茶葉專業(yè)市場先后形成和崛起,這其中不少后來的安溪茶商找鋪和入駐,都是在詹方枝等人“牽線搭橋”下進行。

轉眼間到了2008年,一個安溪小伙來鄭州探親,原本他可以像別的游客一樣在領略滔滔黃河、參觀地標性建筑以后“心滿意足”地離開,然而偶爾在逛鄭州市場的時候,他敏銳地察覺到了商機,于是豪擲百萬元租下北茶城“招商部”,裝修、進貨,讓同行不得不正眼對待這個年輕人。

追憶鐵觀音的輝煌歲月

這個年輕人叫王飛耀。

他租下的“招商部”起碼有300多平方米,加上后來的二層空間,總共有500多平方米,算是整個市場最大的。租這么大的鋪子,在旁人看來是極具冒險的行為,到底能不能盈利?市場管理方都替他捏了把汗。

和許多老鄉(xiāng)一樣,當年王飛耀主營的就是鐵觀音。

究竟是王飛耀眼光獨特,租到了位置最好的鋪子,還是鐵觀音的勢頭正猛讓他押對了寶?或許不能一概而論,但現(xiàn)實是,一直到2013之前,鐵觀音都能稱得上中原茶市的銷量“霸主”,最高時能占據(jù)鄭州茶葉市場七成以上的份額,王飛耀的茶葉生意也蒸蒸日上。

過去,中原人習慣了一杯降溫茶一泡就是一整天,鐵觀音為代表的茶葉的引入,帶動了飲茶方式的改變,“功夫茶”等概念深入人心。“您這有鐵觀音嗎?我嘗嘗。”鄭州有茶葉商戶記憶猶新,鐵觀音仿佛成了茶界時尚的代名詞。

一時間,鄭州各大茶葉市場的茶葉店里都散發(fā)著鐵觀音帶有的蘭花香味。

鐵觀音上市時期,王飛耀要請二三十個阿姨分揀毛茶茶梗。他記得有一年臨近春節(jié),天空還飄著雪花,店里的員工們都已經(jīng)坐上車準備回鄉(xiāng)過年,又遇到來買鐵觀音的客戶。“要不賣完再走吧。”有店員說。就這樣,原本早上8點出發(fā)的計劃,拖到下午兩三點才動身。

安溪鐵觀音之殤,市場份額不及巔峰期三成

2009年,在鄭州舉辦的一場“鐵觀音茶王大賽”中,勝出的鐵觀音“茶王”被認為一兩身價能超過15萬元。而后幾年,鐵觀音在中原市場的發(fā)展走向巔峰,有業(yè)內人士表示,鐵觀音一度占據(jù)著鄭州七成以上的市場份額。

備受追捧的鐵觀音是如何走下“神壇”的?業(yè)界眾說紛紜。

其中一個說法是,安溪鐵觀音的名聲打響后,福建省內外其他茶葉種植區(qū)紛紛引進鐵觀音種植,造成“李鬼”的數(shù)量超過“李逵”,魚目混珠的外地鐵觀音讓安溪鐵觀音的美譽度大打折扣。

另一說法是,“稀土門”和“農藥殘留”事件也讓如日中天的鐵觀音深陷泥潭。2011年,聯(lián)合利華公司生產的“立頓牌”鐵觀音被指稀土超標,其宣稱這些鐵觀音原料來自中國。2012年“綠色和平”組織發(fā)布的報告顯示部分品牌的茶葉被檢出農藥殘留,一時間,一片嘩然。

盡管“綠色和平”組織發(fā)布的報告的“合法性”曾遭到質疑,2017年的“新國標”取消了包括茶葉在內的植物性食品中關于稀土限量的要求。但一個不爭的事實是,鐵觀音在消費者心中的形象一落千丈,銷量也急劇下滑,如今其在中原市場的份額也不及過去巔峰期的3/10。

安溪茶商的夙愿:實現(xiàn)鐵觀音“二次騰飛”

鐵觀音失去往日的光環(huán)之后,受市場環(huán)境的影響,不少安溪茶商也從單一的鐵觀音經(jīng)營向多品類茶葉經(jīng)營轉變。鐵觀音的衰落成為所有安溪人無法言說之痛!

安溪曾是國家級貧困縣,人均收入不高,卻因茶致富,躋身全國百強縣,這背后離不開當?shù)卣姆龀?,更是十萬級別安溪人遠離故土,用夜以繼日的勤奮換來的。

來鄭州之前,王飛耀曾在成都的茶葉市場給人當學徒,騎十幾公里自行車給人送貨;創(chuàng)業(yè)后,他經(jīng)歷過兩三個月舍不得吃一次排骨的日子。

“安溪鐵觀音造就了今天的好日子,安溪茶人要常懷感恩之心,共同打造高品質好茶,呵護‘安溪鐵觀音’金字招牌,同心合力,攜手共進,推動安溪茶產業(yè)行穩(wěn)致遠,譜寫安溪鐵觀音新的傳奇。”如今身為安溪河南茶業(yè)發(fā)展促進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的王飛耀說道。

當年來中原地區(qū)經(jīng)營鐵觀音的安溪茶商,如今已有不少人在這里安家落戶,安溪茶商不僅帶動了中原茶市的繁榮,還成為豫閩兩地文化交流的“橋梁”。

茶產業(yè)是安溪最大的支柱產業(yè),涉茶總產值280億元,安溪全縣120萬人口,有高達八成人口從事涉茶產業(yè)。近年來,安溪大力推動生態(tài)建設,開展化學農藥等“減量化”行動,每年接受各級茶葉抽檢合格率均達到100%。2022年,“中國福建安溪鐵觀音茶文化系統(tǒng)”還被認定為全球重要農業(yè)文化遺產。

面對被白茶、普洱等“侵蝕”掉的市場份額,“神茶”鐵觀音能否重回巔峰,恐怕是所有安溪人都要思考的問題。(頂端新聞·河南商報記者李守文/圖)

關鍵詞: 安溪鐵觀音 備受追捧的鐵觀音 走下神壇 農藥殘留

責任編輯:hnmd004